什麼是催眠?
1. 透過催眠引導讓人進入恍惚(trance)的狀態(deep relaxation)
    a. 深層放鬆,降低對於外在刺激的覺知(extreme sensitivity to suggestion)
    b. 接受奇怪的建議 
2. 但是催眠的效果可能是實驗參與者偏頗效應造成的

催眠的意識狀態 
除了在外觀處於一種深度放鬆,類似睡眠的狀態外,其內在的意識狀態是截然不同的。  以腦波的型式來看,進入催眠的人比較接近處於高度放鬆的人,而非深度睡眠中的人。

催眠的特徵 
1. 主動性反應減低
2. 注意力窄化 
3. 舊記憶的還原 
4. 知覺扭曲與幻覺 
5. 催眠後遺忘常常發生
 

易被催眠的人
1. 喜歡沉思 
2. 過於專注而忽略外在事務 
3. 對於新事物的接受度較高
 

催眠的理論
1. 恍惚理論(Trance theory):認為人的意識狀態改變,在一個解離的狀態,造成會傾向去接受建議。
2. 社會認知理論(Sociocognitive theory):由於對於環境的預期所造成的,認為催眠狀態下的行為改變確有其事,而改變的原因是由於受試者在動機、情緒、與期待上,認同催眠師所說的催眠境界,主動與之合作,類似演員與導演的關係一樣。 社會角色理論把催眠當作一種信仰來看,只有受試者完全相信催眠,並自願與催眠師充分合作,才會進入忘我的境界。 
3. 新解離論(neodissociative theory):被催眠者可將意識狀態作分離(one can separate one part of their conscious minds from another part)。認為催眠後,其意識會解離分為兩個層面:第一個意識層面:是受試者接受暗示之後所創造及產生的,這些意識上的新經驗,其性質比較失真也比較扭曲。第二個意識層面:是受試者根據自己的感覺產生的,其性質比較真實。
4. 腦造影的證據(Evidence from neuroimaging)較支持催眠會造成意識狀態的改變。 

催眠的效果
1. 催眠最常被使用來止痛 。
2. 被催眠的目擊證人會比清醒狀態下報告出更多的記憶內容。 但其內容不見得會正確。

冥想(Meditation)
當意識狀態改變至一個自我的覺知下降且感官放鬆的狀態

不同種類的冥想
1. 專注式 (concentrative):專注在一個物體上。是指靜坐時心勿旁顧,將意識活動專注於眼前一個目的物,從而排除環境中一切外在刺激的干擾,藉以達到暫時忘卻自我,忘卻一切煩惱,忘卻外在世界的超脫境界。  
2. 開放式 (opening-up):從專注在一個物體漸漸拓展到其他的物體 。是指靜坐時心中不預作任何期待,完全以一種純然空無的心態,去迎接任何進入心靈的新經驗。
3. Mindfulness:合併前兩者 
4. 超脫式 (transcendental):不特定專注在一個物體而是強調讓心智往更滿足的狀態前進
 

冥想的好處
1. 降低緊張及焦慮 
2. 降低壓力及對於某特定議題的偏執傾向 
3. 降低手術前的焦慮 
4. 降低血壓 
5. 促進療效 
6. 增強免疫力

冥想的生物基礎
1. 冥想會增加聚黑激素的分泌 
2. 冥想會讓神經元的激發更協調 
3. 左半腦的活化程度較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sychology101 的頭像
    Psychology101

    萬箭穿「心」-- 多元活動 看穿心理

    Psychology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